山东东岳集团走自主创新之路,经过24年发展,现已成长为亚洲规模最大的氟硅材料生产基地,在新材料、新环保、新能源等领域掌握了大量自主知识产权,打破了多项国外技术垄断。
记者日前从东岳了解到,该公司强化原材料供应、做强中游主导产品、大力开发下游高科技新品,三管齐下建成了完整的氟硅高新技术产业链和产品群,市场竞争力和赢利能力大大增强。今年上半年,东岳实现上市公司净利润14.85亿元,同比增长411.32%。
大力发展原材料基地,支撑产业链延伸发展。萤石、工业硅等材料是氟硅材料产业链的基础产业和发展源头,东岳为此积极对外寻求合作,在外建设原材料基地,先后在内蒙古、东营、莱芜等地建立原材料生产基地,为产业链运营提供保障。
强力发展骨干产业,做强中游主导产品。绿色环保制冷剂、聚四氟乙烯、有机硅材料等是东岳氟硅材料产业链的主导产品,是应用于军工、航空、航天、大型机械的产品,目前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为此,东岳不断加大规模,以保证骨干产业在市场的话语权。制冷剂和有机硅主要原材料甲烷氯化物通过连续扩产。目前东岳已能生产30多个品种的绿色环保制冷剂,装置规模位居全球行业第一,成为大金、三菱、海尔、海信、格力、美的等100多家企业的优秀供应商。聚四氟乙烯生产能力占国内总产能的40.13%,有机硅装置规模跻身国内前三甲。
加快产业链延伸,开发下游产品提升产业链价值。东岳不断加强科研投入,开发新产品、新功能应用和深加工。制冷剂方面,东岳开发的新型节能绿色环保制冷剂东岳三号2010年获得国际统一编号投放市场,R439A、DYR-5、R415b等混配环保制冷剂新产品产能也不断扩大,成为了主导产品的替代生力军。高分子材料方面,东岳先后开发出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DF-204、DF205以及DF-2046,满足了市场多样化需求。集团还重点发展有机硅下游深加工产品,已经建成了温硫化甲基硅橡胶(107胶)、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硅橡胶混炼胶和乙烯基硅油等项目。东岳还与清华大学合作完成了酸法制备乙烯基硅油深加工、无溶剂制备高含氢硅油、低含氢硅油实验开发等一批科研项目。
“十二五”期间,东岳将以“打造世界功能膜材料基地,争创世界级品牌公司”为目标,着力打造1000亿级氟硅材料产业园区。突出氯碱离子膜、燃料电池膜、太阳能封装膜、环保功能膜、钒电池隔膜、环保用功能膜的研发,加大科研投入,投资10亿元,建成国家膜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和国际人才交流中心。同时,将以功能膜材料研发基地为重点,内建体系,外建联盟,全面提升东岳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