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阜新市委、市政府用超常规措施应对所面临的困难,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稳中求快”总基调,坚持抓项目、扩投入、保增长,全市经济运行实现平稳快速增长。前6个月,阜新市投资千万元以上在建项目836个,总投资1199亿元;投资千万元以上竣工投产项目268个,总投资170.8亿元;投资千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达到235个,总投资达264.8亿元。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0亿元,增长3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5.9亿元,增长43.7%,增幅位居全省首位,顺利实现“双过半”目标,为全年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坚实基础。
7月的阜新,骄阳似火。然而更火更热的,却是阜新大地上各大产业基地、园区内焊花飞溅的施工场面和机声隆隆的生产车间。
记者从阜新市千个项目建设年工作办公室获得这样一组数据:今年1至6月份,该市投资千万元以上在建项目达到836个,投资千万元以上竣工投产项目达到268个,投资千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达到235个。这一个个大项目的开工和投产,为阜新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些大项目正以强劲的势头带动全市经济发展,领跑新“阜新速度”。
日均新开工1.3个大项目
总投资超过20亿元的香港理文化工项目正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28亿元的兴隆大家庭CBD公园城市综合体项目正在拔地而起,总投资20亿元的北京信达温泉养生会馆已经开工……上半年,阜新市投资千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达到235个,总投资达264.8亿元。
如果把这一喜人数据日均分解开来,则意味着今年上半年阜新平均每天新开工千万元以上大项目1.3个,吸纳投资超过1.46亿元。
今年2月27日,世界500强企业——香港理文集团总投资20亿元的有机氟系列产品项目正式落户阜新氟化工产业基地,这是基地自建设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此外,一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纷纷落户阜新市。这些大项目正裂变成大产业,加速阜新转型、腾飞。
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雨润集团畜(禽)产品产业园内,记者看到规模宏大的厂房连成一片,一眼望不到边。该产业园项目经理周乐文介绍,整个园区规划面积640亩,总投资额16.2亿元,包括年宰杀200万头生猪、150万只肉羊、3000万只肉食鸡、10万头肉牛和1万吨清真食品深加工等6个项目。目前10万多平方米的厂房已经全部建成,年底即可实现达产,可实现销售收入68亿元。内蒙古伊利集团投资5.6亿元、日处理鲜奶800吨的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此外,还有鲁花、六和、双汇等国内知名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来阜新投资建厂。
立足资源、产业优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影响和带动整个产业换档升级,这是阜新市加快经济发展的一条鲜明主线。
阜新氟化工产业的迅速崛起,就是这一战略指导思想结出的硕果。阜新萤石资源十分丰富,并且具备氟化工产业基础和人才资源,发展氟化工产业优势独具,且恰逢其时。为了迅速做大这一重点产业,阜新市积极引进关联性大、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中国500强企业鹰鹏集团、世界500强企业韩国OCI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落户,形成了氟化工产业集聚、集约效应。截至目前,阜新已落户的氟化工企业达到37家,该市正朝着“中国氟都”目标昂首挺进。
记者欣喜地发现,为加快经济发展,尽早实现转型振兴目标,阜新市已摆开架势,正采取超常规新措施,迈开了招商引资工作的步伐,推动项目和投资快速增长。
抓项目需要全力以赴
阜新市把今年确定为“千个项目建设年”。
为推动全市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发展,阜新市委、市政府要求把项目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来抓,注重项目的投资强度,增加项目的投资额度,加大项目的工作力度,市委专门下发了《阜新市2012年“千个项目建设年”工作实施方案》。3月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项目工作会议,与9个县区和市直21个部门签订了责任状。具体部署了全年项目工作及全市项目集中开工典礼工作,要求各县区、各部门要快动手、早谋划、早部署、早启动重大项目建设。3月20日,全市举行了千个项目建设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启动仪式,共有245个项目开工启动,总投资达1080亿元。
一切都在围绕项目,一切都在服务项目。为此,阜新市专门开展了项目审批工作协调推进大调度,要求各县区及市直相关部门围绕项目开展工作,加强项目审批服务。从4月份开始,阜新市政府每周召开一次项目审批调度会,要求各县区及市直相关部门在项目评审、项目管理、跟踪服务上要有新举措、新思路,为项目落地实施提供最好最快的服务。同时,通过办结期限、缩短审批时间、强化考核职责,全力推进全市项目建设审批进程,保障了重点项目落地实施,开工建设。
为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进入6月份,阜新市政府先后召开8次项目工作调度会,及时协调解决了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项目审批、土地、环保、贷款资金紧张等问题,为重点项目落地开工建设开辟了“绿色通道”。
从6月下旬开始,阜新市委、市政府又组织动员全市千名干部开展“下基层、包项目、帮企业、稳增长,走出去、招项目、争支持、促发展”活动,全市共有863名副县级干部“一对一”分工包保863个项目。阜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接待外商和投资者,高层推进项目,各县区主动走出去,寻找洽谈项目,市直部门领导帮助项目解决问题,使一批招商引资项目签约落地。6月24日,细河区集中签约39个大项目,总投资额达128.05亿元。项目涵盖房地产开发、物流运输、机械加工等多个领域,充分体现了细河区的特色优势、发展方向和产业重点。
目前,全市已有150多名副县级以上干部分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港澳台等地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活动,就工业、农产品加工、服务业和基础设施等项目积极与当地企业接触洽谈,寻求合作。
从细节入手集聚大项目
“要让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总结以往招商引资工作经验,阜新对今年的“千个项目建设年”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突出招商重点、强化招商措施的同时,力求抓好关键环节,从细节入手吸引项目,为项目落实提供条件。
抓储备包装。阜新要求各县区、市直相关部门要重点围绕“千个项目建设年”规划和分解的目标,结合各自优势,有针对性地包装一批具有特色的招商项目。在谋划项目上要树立干大事业的观念,要敢想敢干,有争大资金、抓大项目、求大发展的气魄。目前,全市已储备投资千万元以上大项目179个,其中新邱区完成15个,全年任务提前半年实现。
抓洽谈签约。对每一个招商项目,都要精心准备洽谈方案。在项目洽谈特别是在重大招商项目洽谈中,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要亲自参与,提高洽谈的效率和成功率。对需要一事一议的重大项目,确保项目签约后承诺事项能兑现到位。目前,全市已签约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57个。
抓跟踪服务。对重大项目主要领导必须亲自抓,保证项目组织和管理上不出现纰漏,每一个环节都有效落实,促进项目尽快落地。对已经开工建设的项目实行跟踪和延伸服务,及时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已建成投产的项目实行“保姆式”服务,以增强投资者增资扩股、做大企业规模的信心和决心。
为引进大项目、好项目,阜新市充分发挥政策、资源优势,同时把亲商、安商、富商理念融入到招商引资各个方面,对承诺的事不折不扣地抓落实,以实际行动感动客商。同时创新项目推进机制,专门成立了相关机构,这些机构都是围绕产业和大项目设立的,任务就是搞服务、抓落实。对重点企业和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实行“立即办”制度,对不能立即办理的事项实行并联审批,最大限度方便企业。有关部门还给重点企业发放了交警服务卡和公安绿卡,处处对客商高看一眼、厚爱一层。
为了推进工作落实,市财政还拿出专项资金奖励落实项目的先进单位,同时实行项目落实月通报、季核实,在全市营造了干事创业、狠抓落实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