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新周期”的光伏产业,能否经过了马克思所说的“惊险一跳”,从而确立光伏发电的完全商品地位?
将当前发展阶段定位为“光伏新周期”,这应是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位,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空划分点。不久前笔者也曾提出:中国光伏已经到了可以开始讨论从量变到质变的时候。如果那时对这一思考还不那么确信的话,现在则是坚定的,因为光伏市场在快速变化,因为分析当前光伏产业,既要看到看得见的变化,也要看到看不见的变化。
一、对“光伏新周期”的理解
首先,这个新周期一定不属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中幼稚、成长、成熟、衰退任何一个时期的结束和另一个时期的开始,如果一定要借用这一理论,笔者以为光伏产业尚未进入“幼稚期”。因为光伏发电还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商品,光伏产业只有经过了从非完全市场化到完全市场化的蜕变,才能确立光伏发电商品的市场竞争地位,才能进入“幼稚期”。
其次,既然提到“光伏新周期”,则何为“新”,何为“旧”?
在时间划分上,笔者以为时间的划分点应在2013年。纵观全球光伏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规模发展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高速发展于2004年,当前正处于从2011年中期开始、持续时间约5年的产业整合阶段。更具体地说,处于经过2013年产业整合的最低谷进入深度整合时期。
在性质划分上,应当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光伏产业整合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二是光伏产业开始了从非完全市场化向完全市场化过渡的时期,正所谓开始了从量变到质变的时期。
研究光伏产业,首先要知道目前这还是一个非完全市场化的产业,它的发展规律不同于完全市场化的产业,不能简单用完全市场化产业的供求关系、发展周期理论来解释,它们在产业周期的时间变化、供求变化方面的表现一定是不同步的。例如2008年的金融风波带来全球经济调整,其时的光伏产业也已严重的供大于求,本应随着全球经济周期的调整而调整,但事实不是这样。受各国光伏补贴电价的持续增加带来需求市场持续增加的影响,光伏产业不但没有进入供求调整期反而进入更快增长期,使得产业供求更加失衡、产业整合延迟到2011年中期才开始。即使在整合期内,受电价补贴这个非市场因素影响,光伏市场的表现不是需求下降带来产能下降以实现供求平衡,而是需求上升的同时产能有所下降以实现供求平衡。特别是在中国特殊的产业环境中,光伏非完全市场化产业独特的运行形式和速度表现尤为突出。
所以说光伏产业还在“前幼稚期”,是因为光伏发电由于补贴的存在,所以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商品。对于能源的选择,早期人类由于选择的唯一性是不计成本的,即在确立某种能源的产品属性同时就确立它的商品属性。现代人类为了能源供给的稳定和能源消耗对环境的保护创造了多种选择,并且不得不通过承担补贴成本方式来探讨它的商品属性。光伏发电就是选择之一,所以,光伏发电只有经过取消补贴过程,才具有完整的商品属性,才能进入“幼稚期”。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下达2015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2015年全国光伏新增建设规模17.8吉瓦。
而在今年年初,国家能源局发布《2015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曾拟确定2015年全国新增光伏发电并网容量目标为15吉瓦,而在最终方案中将此目标上调了2.8吉瓦。与2014年10.6吉瓦的全国新增并网光伏发电容量相比,该装机目标更是大幅超越业界预期。
业内认为,《关于下达2015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除了显示出国家支持光伏发展的决心之外,更彰显了政府对我国光伏产业的信心。随着各项光伏政策的逐渐稳定落实,投资者信心增强,国内光伏市场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业界看好光伏扩容
在经历前几年的低迷行情之后,2014年,我国光伏制造业终于迎来峰回路转。截至2015年3月20日,已有晶澳太阳能、天合光能、阿特斯、昱辉阳光、晶科能源等5家上市公司公布了2014年度的年报。财报显示,5家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在2014年均出现了强劲增长态势,收入明显增长,在完成扭亏的同时,利润水平也有了大幅提高。
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为10.6吉瓦,约占全球新增装机的1/5,占我国光伏电池组件产量的1/3。而《通知》提出的2015年全国新增光伏电站建设规模17.8吉瓦的目标,这一规模将会比2014年实际完成量提升70%。
“从数据可以看出,过去一年光伏产业有显着增长,实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平均年增10吉瓦的目标。”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表示。
据了解,国家能源局2014年光伏行业最初规划新增装机容量为14吉瓦,但上半年仅完成3.3吉瓦,随后能源局将目标下调至10吉瓦,最终实现10.6吉瓦。考虑到今年装机目标与2014年完成目标上的巨大差距,也有不少业内人士对能否顺利完成目标提出了质疑。
“2015年将是光伏政策更加细化和完善落实的一年,国内光伏行业将继续保持稳定有序的市场增长,我认为规划完成的概率比较大。”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表示,2014年目标下调是诸多因素叠加的结果,经过一年的消化与调整,目前阻碍装机的一系列问题已经得到有效改善,实现目标问题不大。
东北证券在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中认为,在政策持续给力、融资困难不再、退出渠道畅通和社会资本涌入等多重因素的共同推动下,2015年国内光伏电站的建设总规模有望达到18吉瓦,同比实现70%的高速增长。
“今年17.8吉瓦的规划目标与2014年相比更趋理性,从各地的配额分配来看就比较合理,充分考虑了不同地区并网条件的影响,而融资环境又有所改善。同时,随着商业银行、信托资金对光伏电站认识的加深,银行等金融资本对光伏电站支持力度正在增加,从而化解行业的资金瓶颈。”长江证券分析师张垚对光伏行业2015年规划目标的完成充满了信心。
光伏发展喜迎良机
从2014年光伏新增装机的情况看,地面电站建设速度明显快于分布式。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完成大型地面电站8.55吉瓦,完成分布式电站建设2.05吉瓦,分布式电站建设没有达到计划的8吉瓦,而地面电站则超出计划2.55吉瓦。
“寄予厚望的分布式项目与预期反差较大。目前看来,市场对分布式光伏的认识与实际情况还存在一定差距。”梁志鹏表示,仅以建设手续而言,一座地面电站需要的程序甚至比建在屋顶上的分布式还要少,企业如何选择就不难理解。
与往年规划不同的是,《关于下达2015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并没有对集中式电站和分布式电站分别设立具体的装机指标。国家能源局今年仅是设定了国内光伏电站建设的总量,并没有强制规定地面电站和分布式光伏各自的建设额度。同时,对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及全部自发自用的地面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也没有限制建设规模,而是要求各地区能源主管部门随时受理项目备案,电网企业及时办理并网手续,项目建成后即纳入补贴范围。
英利绿色能源公关部负责人王志新认为,国家将地面电站和分布式电站的建设比例由去年的6:8提高至征求意见稿的8:7,再到最终出台《通知》时取消比例限制,显示出国家放宽对地面电站建设规模的限制。
取消指标限制在业内获得广泛好评。国君新能源研报分析认为,分布式推广不利是造成2014年装机低于预期的核心原因。此次国家能源局对分布式规模不做限定,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做调配,解决了指标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地面电站的建设速度有望大幅提升。
光伏研究机构NDPSolarbuzz高级分析师廉锐认为,国家取消最低规模限制,并不意味着国家支持屋顶分布式的政策基调发生改变。屋顶分布式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靠硬性规定并不能拉动其发展。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出台政策推动屋顶光伏的发展,预计今年屋顶光伏的装机会好于去年。近期,安徽、北京等省、市相继宣布将拨款给予分布式光伏建设补贴。基于国家政策的持续大力扶持,以及市场的逐渐认可和追捧,业内人士预计,我国2015年17.8吉瓦的光伏发电装机目标能够实现。
“《关于下达2015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反映出国家能源局对发展分布式光伏的开放态度。”孟宪淦表示,这一举措将大大促进我国中东部地区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热情,将会加速屋顶分布式光伏产业进一步的成熟。
光伏扶贫受关注
从去年起,“光伏扶贫”开始备受关注,设计者寄望其能够成为扶贫工作的新途径,同时能起到有效扩大光伏应用市场的作用。3月9日,国家能源局下发《光伏扶贫试点实施方案编制大纲(修订稿)》,从配套资金及财税政策等方面,对户用、基于农业设施的分布式光伏扶贫项目提供高比例的初装补贴。业内预计,如果能得到有效推广,将我国对光伏装机量产生重要推动作用。
“这是一种政府承担大部分资金、组织工作及相关强力优惠政策,贫困户为直接受益人,光伏企业也有利可图的共赢模式。”王志新表示,目前市场上,可保证农户用电的3千瓦规模分布式电站装机成本一般在3万元左右,这对贫困地区来说仍然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如果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农户投入将会减少。
据了解,《关于下达2015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规定,鼓励结合生态治理、设施农业、渔业养殖、扶贫开发等区域或专案开发都纳入分布式光伏,发电范围不再限于用户所在地或附近,预期将解决分布式光伏难以取得屋顶资源的问题。此外,《通知》还要求,光伏增量应优先满足新能源示范城市、绿色能源示范县和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等示范区域的建设规模指标需求。
《关于下达2015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光伏扶贫试点省区河北、山西、安徽、宁夏、青海和甘肃安排专门规模用于光伏发电试点县的配套光伏电站建设。其中,安徽将有40万千瓦专门用于光伏扶贫试点县的配套光伏电站项目。河北为30万千瓦,甘肃25万千瓦,山西、宁夏分别为20万千瓦,青海为15万千瓦,共计1.5吉瓦。
“国家今年公布的1.5吉瓦光伏扶贫项目针对户用型,主要是并网项目,享受并网政策,而非离网项目。”在近日举行的IntersolarChina中国研讨会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明确表示,《关于下达2015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规划的17.8吉瓦中并不包括建筑光伏和自发自用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因此加上分布式项目,预计全年装机量可能超过20吉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