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光伏产业是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2007年以来,中国的光伏组件销售量始终居世界第一。然而,光伏新材料的发展却与此并不匹配。
“光伏行业新材料重点方向在于关键材料的国产化,比较突出的是电池银浆、碳化硅体材(载片舟等)、氮化硅体材(载片舟等)、氟薄膜(PVF、PVDF等)、其他氟塑料体材(用于化学清洗设备)等。这些材料对光伏产品的效率、质量、成本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国产材料的技术和质量进展相对缓慢,不能满足行业需求。”晋能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立友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光伏新材料只是新材料的一种。可以说,几乎任何一种高新技术产业或工业部门都离不开新材料。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咨询专家唐见茂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新材料带动的产业主要有能源、生物、信息、交通和环保等,如新能源材料、节能环保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绿色化材料等对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我国新材料正处在由大变强转变的关键时期。当前的世界,谁能在新技术及产品上发展更快,谁就能占领未来经济新增长的主动权。”
综合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的情况,对于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专家们的建议还包括: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及技术改造;鼓励支持上下游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各种模式的创新联盟;发挥新材料产业基地和园区的示范效应;建立有利于新材料产业发展风险投资扶持政策,积极引导风险资本与成长型新材料企业对接,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对于战略性的重要新材料,如碳纤维等,可成立专门的工程应用研究中心,开展高端应用研究,在应用中实现改进和提高;建立适合创新人才发展的激励和竞争机制;加强国际合作,吸收国外高水平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为推动我国新材料产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提供保障等。
![](/images/upload/image/20151017/20151017150511_4937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