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不但是《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缔结第30周年,也是含氢氯氟烃(HCFCs)加速淘汰第一阶段转向第二阶段的关键节点。为纪念公约缔结30周年,宣传我国保护臭氧层工作取得的突出成果和环境效益,总结第一阶段HCFCs加速淘汰工作经验,探讨后续履约工作面临的任务和挑战,结合一年一度9.16国际保护臭氧层日宣传活动,环保部召开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缔结30周年暨2015年9.16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纪念大会及绿色制冷/制热技术与节能减排国际研讨会。
其中,绿色制冷制热与节能减排国际研讨会于2015年9月15日在北京西苑饭店召开。
绿色制冷/制热技术与节能减排国际研讨会会议现场
会议共分为六个部分。以会议开幕致辞开始,而后与会嘉宾将分别就宏观政策,国际趋势,国内趋势,地方行动与先进技术等几大环节进行发言,并以研讨会小结结束会议。
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主任陈亮率先进行了致辞。他表示,在国际社会与我国环保部等多个相关部委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国含氯氟烃(HCFCs)淘汰第一阶段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陈亮主任还介绍,在我国含氯氟烃(HCFCs)淘汰第二阶段,还需淘汰17万吨的ODS物质:其中生产需淘汰10万吨,消费需淘汰7万吨;淘汰总量则为第一阶段淘汰的两倍。
由此可见,我国含氟氯烃(HCFCs)第二阶段的淘汰可谓时间紧,任务急。同时,替代选择也显得尤为重要。在致辞的结尾,陈亮主任称,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础国策,并将与国际环境保护组织一道,进一步加强我国臭氧层保护措施的实施与交流。